“大数据能为精准扶贫做些什么?”5月26至29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的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大数据与扶贫的融合发展成为政府、企业和公益机构代表热议的话题。
此次数博会以“数化万物,智在融合”为主题,举办了高峰会议、高端对话和多场专业论坛,集中展示了我国乃至全球大数据产业的最新成果。“大数据+大扶贫:互联网主力军征战脱贫攻坚主战场”正是8场高端对话之一。
“大数据的要义在融合,价值在应用。”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慕德贵介绍了贵州的经验:打通数据壁垒、推动云平台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类施策。
资料显示,贵州的“精准扶贫云”平台连通了扶贫、公安、医疗等17个部门和单位的相关数据,让碎片化数据“牵手”“共享”“交换”,把真正贫困的人口筛选出来,实现精准化识别。黔西南州通过数据比对贫困户信息,对1925户“异常户”进行核查,清退562户。
同时,通过与“国土资源云”“教育云”等平台的联动,可以对所有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扶贫项目进展、资源利用、政策落实等情况,提升扶贫资源、资金和项目的精准度、有效性。
“不仅扶贫更精准,帮扶干部还可通过平台找到帮扶对象致贫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贫困群众开展种植养殖、做电商等。”贵州省大数据局发展管理副局长景亚萍说,对于系统显示贫困户有汽车驾驶证的,可协调汽运企业来解决其就业,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而对于可能因病返贫的,平台还会实时推送相关信息,方便干部及时掌握情况、主动帮扶。
提起表格,基层干部曾经抱怨大量时间用在填表上。然而,填来填去,一些干部对贫困底数还是不清楚。现在有了云平台,则是“一人更新填报,多人调用共享”。只需在大数据精准扶贫手机APP上填写、更新有关信息,相关部门通过平台就能查询和使用,不再重复劳动。
此次数博会的高端对话不仅有大数据专家,还邀请到大数据企业和领军人物同台论道。
已三次参加数博会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演讲中表示,贫困地区的问题在于发展模式没有跟上,精准扶贫不仅要“授人以渔”,还要利用大数据造“鱼塘”。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进一步阐释了“大数据+扶贫”理念——依托阿里巴巴脱贫基金会,通过技术赋能,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在数博会的结对帮扶签约仪式上,58集团、唯品会、每日优鲜等13家互联网企业将从产品采购、智慧养殖、教育扶贫、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对贵州10个深度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
“现在的电商扶贫不再是买卖东西那么简单了。”水果生鲜垂直电商每日优鲜副总裁郭琦认为,优质农产品滞销问题不必靠“献爱心”解决,而要通过大数据给市场和消费者画像,影响上游农民的生产方式。
“消费者对于什么东西感兴趣,我们的后台数据看得最准确。”郭琦举例说,有一段时间云南夏黑葡萄的销量很好,当地盲目扩张种植规模使市场价格下降。后来,通过消费大数据看出消费者喜欢上了一种玫瑰葡萄,信息反馈到当地,农民改种后再次得到实惠。(亦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