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听说3号棚那边出现渗水。你第一天来,带你去见识下。”金港村徐书记放下手机,一边套上雨披,一边对我说。
“好的!”我赶紧拿起铁锹,跟了出去。
7月以来,我市义安区汛情严峻,多处圩堤逼近历史最高水位。我作为义安区纪委监委抗洪突击队的一员,根据组织安排,来到顺安镇金港村段圩堤,参与巡堤查险、抢险救援工作。
我们和隔壁几个棚的同志们陆续赶到渗水地点,区水利局的专家也来了。满头白发的专家仔细观察着渗水情况:“流出的是清水,没什么大问题。需要挖一条导渗沟,把渗出的水排走。”
说干就干,我正踩着铁锹准备开挖,却被徐书记拦住了:“小张,你们城里小伙子不会干这种活。我们来挖,你去上面给我们拍张照吧。”
“哈哈,谢谢您!但我们可是专门来支援的生力军,哪有杵在一边只看不干的道理?再说,单位每年组织植树、除雪,铁锹我用得可熟了!”说着,我用力把铁锹蹬进土里,挖出一大块倔强的草根。
挖渠、铺石子、洞口填沙,三个多小时后,三十余米长的导渗沟开掘完毕,我们的脸上和身上也都沾满了黄泥。
后半夜,我和两名村干部一起巡堤,路上遇到区纪委监委牵头的防汛督查组。
“巡堤辛苦了!后面几天还有强降雨,一定要继续保证三人并排、按时仔细地巡堤,千万不能麻痹大意!”督查组组长恳切地说道。
“放心!”村里年纪较大的杨主任指着我:“这个小伙子是你们单位的吧?他下午跟我们挖导渗沟,卖力得很。晚上一起巡堤,我们不会马马虎虎然后坑了他的。”
“好!你们路上当心,我们再到别的地方看看。”天色刚泛起鱼肚白,督查组又驶向他处。临上车前,组里的同事偷偷冲我树了个拇指。
“小张,你知道‘金港村’这个名字的由来吗?”杨主任指着顺安河边的圩堤:“从前这里是老顺安码头,现在你肯定认不出啦,我们可是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的……”他望着江水,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我明白他的意思,重重点了点头。(义安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 张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