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纪委监委干部监督室近日收到问题线索,反映该市某纪检监察干部在房产交易中未按规定纳税。干部监督室随即对其进行谈话提醒,并就其本人及家人购买房产情况进行核查。
通过核查,发现该干部所购房产成交价与申报纳税价格不符问题属实。经谈话提醒,其认识到错误,并主动到税务部门补缴了税款及滞纳金。这是北海市纪委监委通过开展“三谈三访”活动,刀刃向内,加强干部队伍监督管理,织密权力运行监督网的具体举措。
据介绍,“三谈三访”是北海市纪委监委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部署,即通过对纪检监察干部谈心谈话及家访、日常廉政提醒谈话、对被留置人进行解除留置前谈话;对被巡察单位回访、对被监督单位走访、对被处分人回访等六个方面具体措施,了解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履职、廉洁自律、规范用权等情况。2020年,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已按要求开展谈心谈话200余人次、家访100余人次,日常提醒谈话60余人次。
为推动“访出问题、谈出实效”,由市纪委监委干部监督室牵头,结合不同监督权力运行的特点,分别制定《对纪检监察干部谈心谈话、家访制度》《日常廉政提醒谈话制度》《廉洁执纪执法回访制度》等规定,明确每一类访谈活动的实施主体、重点对象、工作程序及成果运用。市县(区)两级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派驻(出)机构主要负责人,各部门、派驻(出)机构主要负责人与归属管理的干部,在年内需至少开展1次谈心谈话及家访,并结合日常行为表现,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
“‘三谈’的主要对象是纪检监察干部自身,旨在通过深度谈话,掌握干部思想、化解干部心结,强化内部监督。”该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金佩铭介绍。被监督单位、被巡察单位等是纪检监察干部和巡察干部的主要履责对象,也是权力运行风险点相对集中的领域。“三访”的目的则是通过主动走访被监督单位和对象,了解纪检监察干部在日常监督、巡察监督工作中正确履职情况,强化外部监督。
此外,为做好对被监督单位的走访,该市纪委监委筛选24个派驻(出)机构的部分综合监督单位进行走访,重点了解派驻(出)机构干部履职尽责、廉洁自律、工作作风等情况。从22个市级被巡察单位中随机抽选11个进行巡察回访,了解巡察干部在巡察期间是否存在违规违纪等问题,同时收集意见建议。截至目前,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反映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39件,共对6人谈话提醒,责令检查2人,给予党内警告处分2人。(通讯员 卢展州 王宝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