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派驻监督优势,围绕科技项目申报推荐权,通过加强监督、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监督执纪保障、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一、问诊把脉,找准病情
纪监组对被监督单位--市科技局进行全面体检,仔细把脉权力运行脉络,查找痛点堵点,逐一排查廉政风险点。针对科技项目申报推荐这一核心权力,该局采用国内科技管理部门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即由一个科室统一受理,经专家评审后,由业务科室提出推荐意见,再经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确定。业务科室不参与项目受理及评审工作,申报推荐话语权减小,廉政风险大为降低。但是进一步深挖细剖发现,评审环节仍存在不少廉政风险隐患。比如,评审如何组织没有规定,主要依据经验做法,有临时改变评审规则现象;受理科室组织评审,对评审结果影响大;专家经常出现熟悉面孔,以及评价项目高低优劣往往由专家一人说了算等情况,存在人为干扰或操纵评审等隐患。
二、对症开方,精准施策
纪监组主动与市科技局党组沟通取得支持,双方成立联合课题组,开展题为“科技管理中专家评审活动规范化探索”的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在2019年3月制定了《铜陵市科技局专家评审工作管理办法》,从减少或杜绝内部工作人员、外部专家影响和加强监督角度,设计了七项制度、明确了两项职责:一是四项制度防止内部干扰。制定管审分离制度,受理科室不得组织专家评审;规则审定制度,评审规则经局长办公会集体审定后不得更改;专家随机邀请制度,不得指定专家;保密制度,评审组织者对评审资料、专家名单和评审意见等内容进行保密,不得外泄。二是三项制度减少外部影响。实行专家回避制度,与评审项目有关联的专家,不得参与评审;集体评审制度,规定最少专家人数,减少专家个人偏好对评审结果的影响;异地评审制度,重大项目实行异地评审,杜绝人情干扰。三是两项职责突出内部制衡。评审组织部门对专家邀请过程进行监督并记录备查;受理科室负责监督评审组织部门按审定的评审规则组织实施。
三、靶向施治,保障药效
纪监组重点围绕四个环节开展靶向监督,确保专家评审制度落实生效:一是监督审定规则,将专家评审工作纳入“三重一大”事项监督范围,确保专家评审开展前评审规则经过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确定。二是监督邀请专家,采用现场监督和后督查相结合方式,确保被邀专家以随机方式产生。三是监督评审过程,派专人参与评审现场,对评审过程全程监督,确保评审按规则进行以及专家独立评审不受他人影响。四是监督结果运用,派人参加局长办公会,对项目推荐决策环节进行监督,确保专家评审结果得到充分运用,低分项目入围或高分项目落选必须理由充分,大家公认。
两年多来,纪监组围绕科技项目申报推荐权加强监督,制度创新效果日益显现,派驻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廉政风险明显降低。据业务科室工作人员反映,现在既不组织评审,又不知道专家,对评审没有影响力,以前那种项目单位通过各种途径打招呼说情的现象几乎没有了。纪监组至今没有收到信访举报。二是决策效率明显提高。推荐主要依据专家评审结果,分歧减少,决策效率提高,内部更团结,班子凝聚力增强了。三是公平公正得到彰显。专家客观公正地表达意见,依据评审结果作出的项目推荐决策公平公正,社会公认度高,政府公信力提高了。四是创新热情得到激发。向上争取项目成功率提高。2019年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的立项数较上年翻番,争取资金1500万元;推荐申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的8个项目,有6个获得立项,位居全省第二。好项目脱颖而出,客观上优化了科技营商环境,起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励技术创新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