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安排,市疫情防控第三督导组对郊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督导。今天,与您分享市疫情防控第三督导组如何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压紧压实“四方责任”。
擦亮发现问题“高清探头”
“这个卡点二维码信息为周潭镇吴桥村,与实际地址(周潭镇澄英村)不符!”
“长江社区长江菜市场卡点对进出人员未严格执行扫码、测温要求。”
“老洲镇高沿村核酸检测点工作组织不力,现场秩序有些乱,未能保持1米间隔,部分群众有意见。”
市疫情防控第三督导组建立每日督导重点事项制度,每天早上8点前,把省防疫办昨日督查交办单涉及郊区事项、市防指最新要求、市纪委主要领导当日指示进行梳理,条目式发布在第三督导组工作群。5个督导小组结合本小组督导辖区,主动领受任务,将当日重点事项督导问题清单以及工作中发现的其他情况,按每日两次反馈给第三督导组联络员进行汇总。5个督导小组共16人,先后深入郊区各社区、乡镇卡点570余次,向市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会商会议报送问题143个(类)。

市疫情防控第三督导组督查民福社区
铺设问题督办“高速公路”
“这个卡点属于哪个社区的,怎么不测温、不扫码?”督导组发现大通镇一卡点仅有1位工作人员,没配备测温枪和二维码,卡点形同虚设。
“这个卡点原本是梦苑社区和金华村共设的。刚才梦苑社区在小区门口设置了卡点,社区工作人员撤到那边去了,现在这里属于金华村卡点,但相关设备还没配备到位。”该工作人员介绍道。
督导组现场电话联系郊区纪委指出了问题,郊区纪委立即督促大通镇落实整改。约10分钟后,当督导组从梦苑社区卡点返回时,金华村卡点已增配2名工作人员,相关设备已到位。
“督导就是通过发现问题督促立行立改,进一步压紧压实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相关单位疫情防控责任,坚持全市防疫工作一盘棋,确保疫情防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为了有力有效督导郊区疫情防控工作,市疫情防控第三督导组分设为5个督导小组,网格化开展督导,确保督导全覆盖、无死角。同时,我们铺设了问题督办‘高速公路’——问题快速反馈督办机制,即督导组(发现)+郊区纪委(转办)+责任单位(落实)+督导组(回头看)。如督导组发现了问题,及时反馈至郊区纪委(区纪委常委任联络员),由郊区纪委分类处置,或督办相关部门立即整改到位,或反馈至郊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协调分办。目前,第三督导组共指出问题143个(类),其中136个问题通过这一机制立行立改到位。”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市疫情防控第三督导组组长廖志远介绍。
当好基层经验“传播平台”
“智慧源于实践,办法来自基层。抗疫不仅是毅力的比拼,更是一场社会治理大考。我们是监督员,更要做好情报员。在督查中,不仅要把基层工作的问题真实地反映上去,供领导决策参考,同时,也要善于发掘基层好的工作做法,及时向区里反馈,建议区里其他社区、乡镇参照比做。”市政府督查室副主任、市疫情防控第三督导组第二小组组长尹明方在督导组工作碰头会上交流道。
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就如何有力有效落实人员间隔1米、10人一组采样、应采尽采等要求,督导组发现了一批好做法,及时将相关做法反馈至郊区,建议推广至其他社区、乡镇。在督导中,先后向郊区反馈11条工作建议。
“大通镇福光居委会管辖7个居民组,常住人口436人。天气预报近期将连续下雨、降温。我们已经调运一批钢架,今晚加班搭建好150米雨棚,努力给群众创造一个‘温暖’的核酸采样环境。同时,在待采区摆放10个凳子,确保10人一管,不混采。”福光居委会负责人向督导组介绍他们的做法。
“大通镇民福社区是个大社区,核酸检测应采基数4800人。我们用钢架搭建6个通道,每个通道之间间隔1米,通道内贴1米间隔线。避免居民排队秩序混乱,确保横向、纵向间隔都是1米。”民福社区负责人说道。
“我们梦苑社区应采2755人,其中需上门采样的次密接、行动不便者101人。经过三轮核酸检测后,我们建立了每栋每户基本情况表。核酸采样时,我们分时段对不同栋号居民进行分别采样。若发现表中有未参加本次核酸采样的人员,及时向其家人了解情况,追踪到人,确保社区应采尽采。”梦苑社区负责人说道。
(杨鹏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