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行‘轻微违法首违不罚’制度,避免了我们因无心之失经济受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监督管理的温度。”日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纪委监委法治化营商环境监督专班深入企业走访,了解该区在涉企行政执法中推行的“轻微违法首违不罚”等十项措施落实情况,一名私营企业负责人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3年以来,宁波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相关部署要求,以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切入口,查堵点、破难题,全面推动涉企执法司法素质能力、涉企案件办理质量效率、涉企政法服务水平和企业满意度提升,切实维护企业合法利益。
监督沉下去,问题才能浮上来。宁波市纪委监委成立专题调研组,联合市委政法委深入企业“解剖麻雀”,重点聚焦平等保护民营经济工作机制、畅通“一站式”诉讼服务渠道、惩处强迫交易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协同推进市县两级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提质扩面等方面内容,听取意见建议,全面了解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从立案到执结,不到一个月,我就从法院拿到了被拖欠的货款,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在电话中,江北区某私营企业主向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表示。此前,江北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队赴司法部门走访调研时,发现目前涉企金融纠纷日益增多,处置耗时较长。该区纪委监委督促区法院创新优化涉企金融纠纷调处模式,打造“一站式”金融纠纷调处平台,使处置流程实现集约化,每起金融纠纷在法院处置的平均用时缩短30天。
自下而上看问题,自上而下抓整改。宁波市纪委监委建立健全动态跟踪、定期梳理汇总、“回头看”的问题整改闭环监督机制,通过向相关职能部门下发监督提醒函或工作建议,督促健全机制、规范工作、优化流程。对涉及体制机制梗阻和需要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会商,协调推动解决。针对监督发现的涉企纠纷投诉处置不够高效的问题,推动打造“宁波市涉企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市县乡‘一站式’服务平台”,有效解决民营企业涉诉“多”和服务平台“散”之间的矛盾。针对涉外企业法律服务不够完备的问题,推动打造宁波国际法律服务中心、涉外法律服务数据资源库、涉外精英律师团队等品牌,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聚焦保驾护航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定位,重点关注涉及营商环境的信访举报,严肃查处亲而不清、亲而不廉的行为。该市慈溪、奉化、镇海等地纪委监委围绕法院干警在公正廉洁执法司法、政商交往等方面的行为表现,开展突出问题专项监督,推动制定《院企交往正负面清单》等。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关键环节,充分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监督合力,为全力营造公平、稳定、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宁波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