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警示教育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举措,能够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治本作用。
一要突出警示教育重点。抓住“重点时间”。在换届选举、干部任免和重要节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积极开展与主题相匹配的警示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打好“预防针”。抓住“重点问题”。紧盯同类案件暴露出的行业性、领域性问题,特别是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执法司法等领域查处的腐败和作风案件,分类开展警示教育,通过精准投放引起不同受教育群体的思想共鸣。抓住“重点人群”。准确研判各级各部门腐败高危对象和高预警对象,重点针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的“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等“关键少数”,通过加强警示教育,督促其既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又抓好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要优化警示教育方式。提升方式多样性。充分发挥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等传统方法优势的同时,通过组织旁听庭审、参观服刑场所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促使党员干部受到震撼、汲取教训。此外,通过创作廉政诗歌、相声、小品、书画等警示文化作品,让党员干部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受到启迪和警示。增强内容反思性。总结案件性质、特点、规律,挖掘案件背后的外部环境影响和个人思想根源,着重分析经济问题与作风问题间的联动关系、外部环境影响下涉案人员思想变化和内在价值冲突过程等,形成内容深刻、内涵丰富的案例剖析展示,让党员干部在学习案例报告的过程中心生敬畏、汲取教训、对照整改。彰显先进示范性。坚持“惩恶”与“扬善”同步进行,发挥先进事迹和正面典型在警示教育中的导向作用,通过弘扬正面典型事例,引导党员干部对照先进事迹找差距,丰富以反面典型为镜鉴、正面典型为引领的警示教育内容体系。
三要持续拓展警示教育范围。向基层延伸。紧紧围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典型案件开展以案示警,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同时充分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明违纪违法的危害,让村(社区)党员、干部听得懂、记得住。向社会延伸。积极利用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资源,有效利用微博、公众号、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和反腐倡廉宣传,着力引导全县共同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氛围。向网络延伸。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三维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科技手段,发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源优势,增强警示教育实时性、互动性,既让党员干部得到全新体验,增强心理上的认知,又实现高效率、低成本信息传递,使警示教育不再受时间、人员、场地等条件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