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加大助企帮扶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情况。针对这一重要议题,纪检监察机关应从“强化对接力度、提升工作速度、加大会商频度、营造环境温度”四个方面,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保障。
强化对接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在于政策落实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所指出的,“要坚持问题导向,会同相关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用力”。纪检监察机关一方面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涉企政策信息的及时传递和问题的快速解决;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确保各部门尽职履责,形成强大的推动力,确保企业在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提升工作速度。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时间就是效率,速度就是生命。纪检监察机关应提高工作效率,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迅速响应,对政策落实中的障碍及时疏通。一方面,通过监督推动相关部门加快政策制定和实施,确保企业能够及时享受政策红利;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对群众举报和媒体曝光的涉企问题线索,及时核查处理,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外,通过监督促使相关部门提高行政效能,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间,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加大会商频度。通过会商机制,能够促进涉企政策协调与问题解决,从而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组织相关部门与企业,利用定期会商、专题会商、及时会商等方式,共同分析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同时,要主动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及时收集反馈,为制定更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营造环境温度。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更是要营造一种尊重企业、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纪检监察机关应加强对涉企执法监管行为的监督,推动相关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普法宣传和服务,帮助企业增强法治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利用监督执纪,推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包容、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让企业感受到政策的温暖,增强发展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