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枞阳县藕山镇,一盏盏原本“沉睡”的路灯终于亮了起来,照亮了蜿蜒的村道,也照亮了村民的笑脸。“以前晚上出门得打手电筒,现在路灯亮了,走路方便多了!”村民李大爷站在家门口,望着亮起的路灯,脸上满是喜悦。
村中夜间照明问题长期困扰着村民。虽然镇上主干道和部分小巷多年前就安装了路灯,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路灯一直处于“休眠”状态,村民夜间出行不仅不便,还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于上晚自习的学生和晚归的务工人员来说,摸黑走路成了常态。“一到晚上,路上黑漆漆的,骑车都得格外小心。”村民王大姐无奈地说。
2024年底,县委第三巡察组进驻该镇开展常规巡察。走访过程中,巡察组了解到村民对点亮路灯的呼声很高。“路灯问题看似小事,却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县委第三巡察组组长表示。经过深入调研,巡察组发现,镇上路灯长期不亮的原因主要是电费支出压力大、线路老化以及管理维护不到位。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巡察组立即将路灯问题列为重点督办事项,协调镇政府、电力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方案。经过多方努力,电费问题得到落实,电力部门也对老化线路进行了全面检修和升级。
短短一周内,小镇的主干道和主要巷道的路灯陆续亮了起来。一盏盏路灯不仅照亮了道路,也温暖了村民的心。“以前晚上出门总担心摔跤,现在路灯亮了,心里踏实多了。”村民刘阿姨笑着说。
路灯亮起来后,小镇的夜晚变得热闹起来。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散步、聊天、跳广场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以前晚上只能待在家里看电视,现在有了路灯,大家聚在一起活动,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村民赵大姐笑着说。
小小路灯,照亮的是道路,点亮的是民心。县委巡察办负责同志表示“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只要我们俯下身、沉下心,多走一步、多想一点,就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如今,小镇的路灯不仅成为了村民生活中的“守护灯”,也成为了干群关系的“连心灯”。巡察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也推动了基层治理的提质增效。正如村民所说:“这灯亮的不仅是路,更是我们的心。”(枞阳县纪委监委 徐欣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