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村这个水塘清淤项目是否进行了公开招标?资金使用情况是否公示?”这是日前,郊区纪委监委驻政府办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对村级小微工程项目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时的一幕。
村级小微工程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乡村振兴的“神经末梢”。为严防“微腐败”侵蚀基层治理根基,该区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聚焦村级小微工程关键环节,靶向发力、系统施治,推动村级小微工程专项整治走深走实。
郊区纪委监委坚持“全链条”监督,围绕村级道路硬化、水利设施修缮、环境整治等小微工程项目,联合审计、财政、住建等部门成立专项督查组,通过“四不两直”方式下沉一线,对项目立项审批、公开招标、合同签订、工程验收等环节开展“地毯式”排查,开展调研督导4次,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69个。
在强化监督检查的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坚持“零容忍”。重点查处村干部违规插手干预项目、收受施工方好处费、虚增工程量套取资金等腐败问题,以及职能部门监管缺位、敷衍塞责等作风顽疾。对2021年以来相关问题线索开展“大起底”,对已办结线索“回头看”,今年以来共受理村级小微工程线索10件,已立案4件。
制度是规范“小微权力”运行的治本之策。郊区纪委监委通过剖析问题根源,向农业农村局、乡镇政府等单位下发监察建议书,推动修订完善《村级小微工程管理办法》,明确村级小微工程的范围、审批流程、招标方式及监管责任;推动农村产权交易规范,成立“五有”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规范交易活动的组织、审核、管理等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紧盯村级小微工程领域风险隐患,健全长效监督机制,以精准监督护航乡村振兴“微项目”落地见效,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郊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郊区纪委监委 胡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