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广州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工作窗口,了解企业登记注册等业务办理情况,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作风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登记注册是企业安家落户、准入准营的首要环节。广州市纪委监委紧盯企业反映登记注册办理速度慢等问题,对全市新登记注册的4万余家企业信息和“12345”热线工单投诉事项进行系统排查,深挖企业登记注册慢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督促职能部门举一反三查摆不足,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拓展,不断提高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集群注册”是广州市为了降低创业成本,提升登记效率而创新实施的企业登记模式。此前,市纪委监委提级查处了天河区某街道市场监管所副所长张某与中介人员勾结,利用“集群注册”业务向群众“揩油”谋取私利等问题。
“基层执法人员利用小微权力刁难企业、‘吃拿卡要’,不仅破坏市场秩序,还会对营商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广州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广州市纪委监委强化个案分析、类案剖析,深化治理,推动市场监管部门规范登记审批和加强日常监管,并举一反三推动开展基层行政执法领域整治。针对案件暴露出来的监管漏洞,该市纪委监委推动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减轻企业申报负担,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某街道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周某某在受理群众申请电商营业执照过程中,资料审核不细致,未“一次性”告知办理要求,使群众在近一个月时间内反复提交资料、多次跑路。今年4月,广州市纪委监委向全市各单位通报了周某某等影响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监督检查中发现,在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事项中,有的工作人员工作作风不严不实,对政策业务不熟悉,让群众走‘冤枉路’;有的工作人员服务不积极不主动,‘挤牙膏’式反馈问题,影响办事效率。”广州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今年2月,某公司通过广州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小程序办理减资变更登记申请,工作人员因未能完整查看企业提交的所有材料,第一次审核时仅对已显示部分材料提出修改意见,在明知部分内容未显示的情况下,对未显示部分置之不理,直接作出“不予受理”处理。该公司修改完成再次提交申请后,该工作人员第二次审核发现提交的情况说明与模板不一致,再次作出“不予受理”处理,直至企业第三次提交申请后才获审批通过。市纪委监委在梳理企业投诉情况时发现相关问题后,按程序组织核查,责令相关责任人作出书面检查,同时督促市场监管部门举一反三,强化作风建设,积极主动靠前服务,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
企业登记注册审批效率,是展现涉企政务服务质效和干部作风的重要窗口。“我们从今年新登记注册的企业中,梳理出办理时长超过1天的企业251家,联合市市场监管局跟踪回访、核实办理慢的原因。”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回访过程中,该纪检监察组发现并推动纠治窗口服务人员思想作风问题,并责令3名存在作风问题的干部作出检查,向市场监管部门提出4项优化建议。
该市纪委监委还推动职能部门调取近一年行政效能投诉数据,分析投诉内容和原因,梳理出3类21项具体问题。针对相关问题,该市纪委监委提出优化升级建议,并推动职能部门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申请文书、材料图片信息的智能解析填写上传,将手动填写录入操作压缩至22项,提高了新登记企业营业执照审批效率,有效提升企业办事满意度。









